泗泾塘边,水波氤氲,临近清明,乡愁绵长。走进泗泾老街,一间间老宅有了新“主人”,或是老面孔,或是新面孔,他们都选择留在这里,续写老街
泗泾塘边,水波氤氲,临近清明,乡愁绵长。走进泗泾老街,一间间老宅有了新“主人”,或是老面孔,或是新面孔,他们都选择留在这里,续写老街乡愁。
(资料图片)
留下:守护百年老宅
走进老街 ,年过六十的吴润德抬头一瞥,“吴氏花艺社”的门牌映入眼帘,他推开木门,跨过门槛走了进去。屋内,左手边放了一张四方桌子,右手边摆放了些鲜花。已有百余年房龄的吴氏宅是“松江区文物保护点”,吴润德是这座老宅的后人,当初动迁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守着老宅”。如今他反租了老宅另半边公房,将其打造成花艺社,这座比吴润德还年长的老宅如今门庭若市。
“这间老宅是我太爷爷留下的。”吴润德打开了话匣子。吴润德的太爷爷曾是泗泾镇米业公会发起人、首任会长,其在世时乐善好施,为乡邻所称道。这里有着他祖辈、父辈和自己的回忆……岁月更迭,那些昔日时光与老宅一起成了吴润德最宝贵的记忆。
比起交给其他人照顾,作为后人,吴润德有信心将老宅照顾得更尽心。老宅修缮完成后,他重新整理了父母的房间,在二进处,木床、榉柜、樟木箱还是放置在当年的位置,只是多了些父母不同时期的照片。“现在只要我一开门,就会有人进来,看看老宅,我就跟他们讲讲以前的事。以前住在老街的住户也会时常来看看,坐一坐、喝喝茶。”吴润德说。
驻足:追寻美好回忆
不同时期的老街赋予了几代人不同的记忆,他们不约而同地回到老街。吴氏宅的对门是“泗筱笼”馒头店,“80后”店主金一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泗泾人。“小学的时候老街上就有一家国营的小笼馒头馆,我经常去吃早饭。”金一回忆道。虽从事建筑行业,但在家乡老街开店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而这一想法恰又与餐饮“掌勺人”陈平、插画师沈佳欢一拍即合,于是“泗筱笼”馒头店和“月出有狸”文创店应运而生,一家主打餐饮,一家则做文创。
“文创IP的原型是腓腓,形似狸,出自《山海经》,‘饲之可以解忧’说的就是这只神兽。”沈佳欢说,“希望这只小动物能帮助人们解忧。”带着美好的祝愿,她设计出文创IP“月出狸”。如今,“月出狸”在“小红书”上拥有粉丝30余万。而沈佳欢设计绘画的“非遗百狸图”,将“月出狸”与非遗文化结合,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关注和喜爱。位于泗泾老街的“月出狸”首店今后还将引入线下衍生活动,丰富文创业态。
再往里走,“890美发沙龙”在周边的文创、餐饮店中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店主孙全春笑脸相迎,他是个新泗泾人。“光顾我们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价钱实惠,所以还挺受欢迎的。”孙全春说,这是他的第二家店,“开在老街里不能太商业化,要平价些,我们这里不需要办卡,提倡没有压力的‘无忧理发’。”
孙全春八九岁时来到泗泾,二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这里,将泗泾视作第二故乡。凭着理发手艺和一腔古道热肠,他在泗泾小有名气,他时常与店员一起参与理发义剪,在疫情期间,多次去敬老院为老人提供免费服务。
文字:陈菲茜
图片:陈菲茜 蔡斌
编辑:陈燕 夏婷 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