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奉贤 选择未来丨马胜民:医生007_全球简讯

上海奉贤   2023-05-12 15:57:27


【资料图】

历时半年,足迹踏遍奉贤,由区委宣传部主办、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选择奉贤选择未来”百人融媒采访活动终于结下硕果。市作家协会散文组作家、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家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各行各业采访来自五湖四海的近百位新奉贤人。“上海奉贤”公众号推出专栏,讲述他们选择奉贤,扎根奉贤,与奉贤共成长的动人故事。

打开bilibili、小红书或者微信视频号的“马胜民医生”,即可看到马医生的科普视频。“观众们好,我是白天上班,晚上科普,不是996,而是007的马医生……”开场白后,是专题科普,中耳炎,鼻窦炎……如何预防,如何判断是否患病,如何就医……都是观众或者病患关心的问题。视频上的马医生气定神闲,思路清晰,侃侃而谈……

马医生正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在职博士,还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主任医师,奉贤区中医医院科教科科长。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张重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负责人,上海市优秀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奉贤区拔尖人才,卫生系统领军人才,马胜民奉贤区名医师工作室首席专家兼负责人,奉贤区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电视台X诊所特约中医专家……他集各家之长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在耳鸣耳聋、分泌性中耳炎、过敏性鼻炎、喉源性咳嗽儿童腺样体肥大几个常见病上颇有建树,治疗水平在区内外医学领域均有良好的口碑,在市内乃至国内医学领域均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他正在以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委员和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委身份,以长三角中医药健康科普进社区工程巡讲专家、上海市中医药文化巡讲专家的职责积极宣传中医、推广中医,让民众通过正当途径了解原汁原味的中医。

可能当马胜民1975年出生于塞外河北承德隆化县的时候并不知晓以后的人生会和遥远南方滨海的奉贤相连。马胜民的父亲原先在新疆当炮兵,因事故伤残,父亲决定不给国家添麻烦,回到老家当农民,因此马胜民虽然出身于地地道道的北方农民家庭,但又似乎与其他人不太一样,他虽然也说父亲的行为在后来人看来不可理解,但马胜民还是以此为傲,并强调他们家“都是党员”。他记得小时候听奶奶和邻居们说的两个“大难不死”的故事,一个是他1岁蹒跚学步时,走在马路中央,后面一辆脱了缰的驴车飞驰冲向他,然后突然停在他的头上,当他被大人从车下拖出来却发现毫发无损;另一个是他2岁时骑着小板凳落入遍布铁锹的3丈多深的水井中却未有任何惊吓和损伤……大人觉得“玄乎”,他不知当时自己的感受,自己知道的是,一个出生于北方寒冷缺水地区的人,却特别爱干净,至少每周洗一次澡。夏天还好,冬天北方农村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他就自己在大锅烧水,即使冻得瑟瑟发抖也要洗澡。这些使他成为爸妈和邻居眼中的“另类”。他妈妈经常揶揄他:“我们穷苦农民家出了你这么个爱干净的孩子,以后到南方去吧,天天可以在浴室洗澡”;再大点,妈妈喜欢看上海题材的电视剧,她总是不忘加问:“如果让你去南方,你想去哪里啊?”他不假思索回答:“上海”。

大约七八岁时,马胜民最小的弟弟出生了,但病弱到被医生判定“活不了”,妈妈伤心,奶奶不甘,虽然“都是党员”的家庭不迷信,但死马当活马医,奶奶找来了远近闻名的“巫医”,那位“巫医”在一番神神道道的操作后离开,家人也并不抱什么希望,但隔不多久,弟弟竟然慢慢好起来,一天比一天精神,后来全好了。妈妈抱着弟弟到医院给判弟弟“死刑”的医生看,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更是炫耀。这件事情让马胜民萌生了对“巫”、“医”的强烈好奇心,想象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悬壶济世救人于病痛的医生。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马胜民经常听到乡邻们说的。

现在,已经成为区名中医的马胜民正在写一篇题为“从哲学角度论巫与医的关系”的论文,旨在讨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马胜民所读高中在存瑞陵园附近,那是董存瑞牺牲的地方。大学考上承德医学院,院址在避暑山庄旁边,他就感觉行走在历史边上,选择了中医,从《黄帝内经》开始,有更古老的历史源头,然后他走向南方——上海。2000年他以高分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英语成绩成为当年所有报考上海中医药大学考生的第二名。

在实习和毕业阶段,马胜民接触到的奉贤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奉贤人热情而快乐,感觉和北方家乡人没啥两样,因此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奉贤。

后来马胜民遇到了另一半,她是土生土长的奉贤人。已经扎根奉贤的马医生,视奉贤为他的第二故乡,也是他的福地。为回报奉贤人民的哺育和培养,马胜民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服务社会,他努力通过科普和医术为人民服务,把“治未病”和“治病”结合起来。如此,成就了像007一样的“马胜民医生”。

(转自:上海奉贤)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