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惠民保也在增加特药报销种类 罕见病覆盖病种增加到12个

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2-12-22 17:20:38

2022年下半年以来,各地惠民保开始了新一轮承保业务。近期,北京、广州、杭州等地陆续发布2023版惠民保,对产品进行升级。其中,扩大保障范围、提升报销比例、降低免赔额等似乎已成为“上新”必备要素。而在这些背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惠民保“一城一险”的统筹趋势显现。此外,多地惠民保推出“因地制宜”保障措施。

随着北京京惠保11月30日到期并停售,北京地区“一城多险”模式将结束,这并非个案。《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广东省东莞市的“南粤全民保”和“东莞市民保”都已停售,现仅剩“莞家福”一款惠民保产品。此外,也有同一地区不同惠民保产品合并成为一个产品的情况,比如宁波的“天一甬宁保”就是“宁波市民保”与“甬惠保”合并的。

湖南大学保险精算与风险管理研究所发布的《“惠民保”产品研究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认为,全国各地区惠民保有“一城一险”统筹趋势,原本“一城多险”情况有所改善,预计未来各地会继续发展统筹趋势。

当前,多地政府将惠民保视为一项民生工程,主要通过共保体承保。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惠民保的低门槛、低价格、高保额建立在广泛投保率基础上,一地多个产品会导致筹资、精算、推广等力量分散,而且一般当地政府只给一个惠民保产品背书,“一城一险”能让医保数据更高效、更安全地发挥作用。

《蓝皮书》认为,“一城多险”问题影响惠民保可持续发展,如果惠民保产品价格及保险责任都相差无几,也会导致不同的承保公司之间激烈的竞争,对于营造良好市场秩序有负面影响。因此,想要惠民保更好可持续发展,“一城一险”统筹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多地惠民保降低了免赔额。《蓝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9月,全国各地惠民保产品的住院及特殊门诊免赔额在0.5万-2万元之间,且呈下降趋势。对比两年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免赔额为2万元的惠民保产品占比83%;2022年免赔额为2万元的惠民保产品占比下降为51%。

业内人士认为,总体来看,大部分惠民保免赔额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未来还需通过降低免赔额提升赔付可及性,保障客户“买得起、用得上”。不过,作为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的补充医疗保险,惠民保不能盲目将免赔额设置到大病医保起付线以下,可参考某些地区将免赔额设计为等于大病医保起付线,打造“大病之上零免赔”概念。

惠民保本身有极强的地域特点,其价格基于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医保参保赔付数据、当地居民年龄结构和疾病分布。在此基础上,多地惠民保推出“因地制宜”保障措施。例如,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对健康管理服务作了优化,新增“居家康复”大类,可免费提供5次上门康护、保护伤口换药、“心无忧”监测等服务。2023年度广州“穗岁康”扩大承保范围,在南沙区就业、居住和就读的香港、澳门居民等均可参保;同时,对投保服务实现再升级,新增一键续费功能、云闪付和相关银行数字人民币投保入口等。

此外,特药报销也是各地惠民保产品的一项重要保险责任,多地惠民保也在增加特药报销种类。例如,“镇江惠民保2023”将特定高额药品从20种增加到30种,并将目前国内在用的全部两种CAR-T药品纳入报销范围;2023年重庆“渝快保”保障方案新增特药8种,保障至50种,癌症覆盖病种增加到20个,罕见病覆盖病种增加到12个。

《蓝皮书》认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特药清单至关重要,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疾病特点定向制定特药清单。同时,特药清单要与医保目录同步更新,及时调整相关药品的报销政策。(朱艳霞)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